我国建成最大规模动力电池产业体系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23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论坛暨动力电池招商大会上获悉,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分,我国动力电池的材料和新技术应用不断取得突破,形成了从材料研发、电池生产、回收利用到设备支撑的全球产业链最全、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体系。
“正极、负极、电解液和隔膜四大原材料基本摆脱进口依赖,锂电设备国产化率已达90%以上,其中关键工序的装备国产化率达到80%以上。电池产业发展对电动汽车被市场接受起到了关键作用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北京能源协会会长李阳说。
中国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、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认为,当前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,正在全面重塑我国汽车产业新格局。我国拥有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优势,有利于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叠加优化,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产业生产力转化。
同时,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。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路耀华分析,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,高端、低端产能分化加剧;企业面临在工艺、技术方面持续保持领先,以及稳住并扩大市场的压力;发达国家也在逐步加大对动力电池企业的投入和扶持,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。
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,在电动汽车需求侧,应继续提高动力电池效能,研制钠电池、固态电池等新型高效电池;加快充电桩建设,通过智能有序充电、车网互动等缓解电网压力;规划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接入电网,形成智能充放电新储能体系。
“动力电池企业要加强与下游车企之间的协同,形成发展合力;加强供应链管理,确保原材料供应稳定、安全;加大对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投入,不断提升电池的可靠性、安全性等,逐渐解决续航里程短、充电慢等难题;要在电池回收方面做好文章。”路耀华说。
李毅中认为,要攻克电池的技术难关,应看到钠电池、固态电池等新型先进电池尚在实验试产中,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并重视团队建设。目前,电池产业出现了多元化、社会化无序竞争态势,低端产能过剩显现。需大力提质降本增效,淘汰落后,加快重组整合。在招商引资上,应严格技术标准,甄别论证技术路线,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认为,汽车产业变革的上半场是电动化,主要核心技术是轻量化车体、高性能动力总成一体化、高性能安全电池包。下半场是智能化、网联化、共享化,主要核心技术是汽车芯片和操作系统。在车规级半导体技术上,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轻量化、高性能、长寿命的发展趋势,对芯片技术和封装技术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。
在李阳看来,未来的汽车将是能源互联网体系中的个体单元,是存储和消纳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强大载体。新能源汽车可通过有序充电、车网互动、换电、退役电池储能等方式对高比例可再生电力系统形成补充,解决以风电、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受季节、气象和地域条件影响的不连续性和不稳定的问题,支撑能源体系转型。
X 关闭
- 太阳能